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17年01月02日 14:34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自然”的成长
——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脱贫攻坚纪实

去年9月,第一次来到朝天区大滩镇,这以“高脚楼”为标志的场镇便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自然村位于大滩镇西南部,以村委会为点,距离大滩场镇5.4km。

那时,这段去自然村的道路还是毛坯路,大滩镇到村委会足足走了30分钟。要知道,在平路上,5km不到10分钟的车程。

时隔一年多。近日,记者再来自然村。

一进村口,宽阔、整洁的通村路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前方,几个村民正拿着扫帚认真打扫。路边安装有波形护栏及标识标牌,让人觉得甚有安全感。

“今年6月中旬,我们完成了大滩镇到自然村5.4公里道路的硬化,路面宽4.5米,厚20厘米。”自然村第一书记张正国介绍。1月9日,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精准扶贫项目进入自然村,激活了自然的脉搏。而今,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移民安置点有序建设,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通村路改变出行条件  2小时变20分钟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典型的贫困落后村。这是大家对自然村的第一印象。

由于交通不便,自然村百姓外出的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辛苦。

“我到自然村的第一天刚好大滩镇逢场,一路上看到很多村民走路去赶场。因为道路条件差,没有人愿意搞乡间客运,所有村民只有步行到大滩镇。”张正国回忆。

从自然村村委会开始计算,轻装、步行到大滩场镇需要2小时。

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件伤心往事。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很多房屋需要维修加固。那时自然村的道路条件还很差,建材只能运送到山下河滩地旁,再用拖拉机运输上山。六组的徐廷礼夫妇有次押送拉砖的拖拉机时发生车祸,导致二人残疾,而拉砖的农用车又无保险,未能得到任何赔偿,导致该家庭陷入贫困……

而今,宽阔的通村路极大方便了百姓的生产生活。

“骑摩托车20来分钟就能到大滩镇。就算下雨也不怕步行外出了。”村民韦元红高兴地说。

6旬村民搬家3次  聚居点落成结束“游荡”

汽车沿着新修的通村路一路上行。从车内向外凝望,所见之处,皆被高山所环绕,茂密丛林中,隐约能看见栋栋农舍的一角,不难看出,该村住户居住的极其分散。

行至半途,一片开阔地带出现在眼前。

这里便是自然村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了,没有机械作业,场平施工基本完成。

张正国介绍:“移民安置点投资约1500万元。一期占地42亩,目前场平基本完工,可安置65户村民,二期正在施工中,已完成2/3的工程进度,计划安置25户。”

为何花如此大价钱来进行安置点建设?

原来,自然村三组、七组地处自然灾害滑坡点。因为山体滑坡,陈云贵无奈连续搬家,而今已有三次了。

“基本上,他打工挣的钱全部用于搬家修房了。”张正国感叹。

像这样地方的百姓一生都在搬家,一生都在修建房屋,如何能脱贫致富!

如今,安置点即将建成,之后将进行统一住房规划建设。3、7组计划整村搬迁,不久,陈云贵的“搬家史”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80元生猪故事发人深思  村民劳务输出增收

自然村土地贫瘠,且耕地面积少,老百姓基本“靠天吃饭”。产业发展严重受限。

“很多条件一般的贫困村都会发展一些基础产业,如养殖生猪等,但在自然村的一些地方,连生猪养殖都难。”张正国说。

三组是自然村地理位置最高的组。张正国刚来自然村走访时,到了三组一户以前的生猪养殖户家中,养殖户杨允华给他讲述了一段自己“卖80元生猪”的经历。

三组不通公路,养殖户要销售出栏生猪,只得赶着去大滩场镇,且需要一整天时间。一次,杨允华在将一只出栏生猪赶到镇上去卖的途中,200多斤的猪不幸摔死在山间,他只能用尽全力将猪拖到场镇,忍痛以80元的价格将200多斤的生猪卖出。

这样的条件,村民们能发展什么产业?

幸好,得益于铁投集团的大力帮扶,该村的产业转向劳务输出为主。

该集团下属工程多,目前,吸纳了自然村200多人在其集团务工。并且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培养出焊工、钢筋工等专业工种,使该村老百姓有更多务工机会,收入也逐渐增多。

(记者 欧阳亚丽)

上一条:七届区委第20次常委会召开
下一条:朝天区西北乡订单养殖土黑猪效果初显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