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广元发展成就献礼——朝天生态文明建设篇

时间:2019年09月25日 10:44   来源:广元日报   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朝天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牵动”战略,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5.5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图为鸳鸯池省级森林公园。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生态朝天

道路绿树遮阴,绿地花团锦簇,游园遍地皆绿……走在朝天的各个角落,记者发现,如今的朝天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城乡群众正感受着“环境整治”带来的生态红利!

30年来,朝天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以自然为脉、绿色为魂,充分展示生态之美。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9.04万亩,完成营造林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建成嘉陵江绿道、二专线朝天段百里生态文化走廊。

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73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8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55%。朝天区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等称号。

重拳一坚持绿色理念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近年来,朝天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推动,大力实施“绿色牵动”战略,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朝天区累计投入环保资金4亿元,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如何坚持低碳理念发展新型工业?朝天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实施了大唐风电、久鹏石材尾矿利用、嘉陵江梯级水电开发等一批环保项目,海螺水泥余热发电、固废处置行业领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面下降。

同时,坚持绿色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业,建成了明月峡、曾家山、龙门阁、水磨沟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重拳二打好“三大保卫战”倾力打造优美环境

污染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朝天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

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扬尘整治、秸秆禁烧、油烟整治、工业治污等重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大力推进企业生产技改工程。2012年以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在川东北地区34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3位。

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实施“两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全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6座,依法关闭、搬迁、整治畜禽养殖场(户)341家,对28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对12条河长制河流和64个贫困村全面开展了水质监测。

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土壤详查,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成功申报入库曾家镇、平溪乡、两河口乡、汪家乡4个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启动实施平溪乡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垃圾收—转—处体系,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8座。

重拳三强化宣传引导突出重点全力攻坚

随着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和舆论声势,教育和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朝天区已形成人人关心生态文明建设、人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必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在创亮点、抓重点、破难点、应热点上狠下功夫。”谈起朝天的环保工作,朝天区生态环境局贾燕菊说。

目前,朝天区已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制度,实现了重点污染源监管全覆盖。区环保、公安、检察院、法院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整治矿业秩序,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6家,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50余件,处理环境信访1200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随着环境监管能力的不断提升,朝天区已建成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天24小时监测,每日公开。区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西部三级站标准,可监测分析环境指标98项,实现了朝天区环境监测水平历史性的突破。

沙河樱花

发掘资源优势 打造品牌朝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一直以来,朝天区在把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本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亮点一实施退耕还林让生活更加生态

朝天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业基础条件差。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1%以上,耕地面积仅为面积的10%左右,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达75%以上。

在坡上栽树,在沟里种菜。如今的朝天,山上山下的树木一年比一年增多,沟峁梁壕的绿意一年比一年更浓,退耕还林以来,朝天大地上处处绿波荡漾。

“以山川为证,以大地为证。”在建设生态朝天这张发展蓝图上,朝天区委、区政府立足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坚持“唱山歌、走山路”,确立了“一亩良田稳温饱,十亩山地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机遇,围绕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大力推进以核桃为主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努力把山地变成农户脱贫致富的“宝地”,走出了一条秦巴山区生态林业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30年来,朝天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9.04万亩,完成营造林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在退耕还林建设中,结合实际,朝天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产业效益突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之一。2015年8月,朝天区作为四川省唯一县区代表,在贵州省毕节市举行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介绍了退耕还林工作经验。

亮点二坚持生态扶贫环境与增收实现双赢

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必然要选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之路。

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精准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与地方资源环境条件完美融合。一直以来,朝天区坚持走生态扶贫之路,将核桃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主导产业,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扩基地、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成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截至目前,全区核桃树面积达44.6万亩,人均核桃树拥有面积2.2亩,核桃年产量达到4.3万吨。现在已建成中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金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宣河核桃专合社、棒仁食品正逐渐发展壮大。

2011年以来,朝天区将生态扶贫与林业发展结合,实施了生态护林员、生态补偿等相关扶贫政策,将绿水青山资源作为林农收益、红利返还,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朝天区林业局两次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

数据显示,自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以来,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实现坡改梯6.8万亩,绿化荒山16.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55%,较2010年提高9.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的统筹兼顾。

亮点三发展林业产业做优品牌效益

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选择。

在朝天区转斗镇核桃基地,一眼望去,满坡满梁,山上沟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林,核桃树下又套种了可食玫瑰,“中国核桃之乡”果然令人眼亮。

转斗镇副镇长李继成告诉记者,朝天区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通过建基地、强科技、促品牌、活流通等措施壮大产业助农增收。目前,朝天核桃全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先后获得“全国核桃建设示范基地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核桃之乡”“四川省级特色农产品(核桃)优势区”等荣誉。

2018年,七盘关工业园四川岚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10万美元的灵芝提取物和香菇提取物经由福建通关发往美国洛杉矶,首次实现了我市精加工食用菌产品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朝天食用菌也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羊木食用菌基地获得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称号。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朝天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11年以来,建成4星级森林人家农家乐4家,曾家镇、朝天镇创建为“省级森林小镇”,曾家镇被评为“全国最美小镇100例”,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授予朝天区“全省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同年朝天还成功举办“第二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朝天区核桃文化旅游节两年举办一次,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吸引游客超过150万人次。

朝天区地处川陕两省结合部,全区幅员1613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18.99万。区内以山地为主,自然资源独厚,是典型的四川盆周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川陕革命老区。

如何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一个有规划、循序渐进的过程。

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

朝天区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垃圾收—转—处体系,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8座,今年将新建乡镇垃圾转运站5座,全区生活垃圾转运全部到广元焚烧发电厂处理,全区医疗废物规范回收处置率达100%。

早就听说现在的农村垃圾处理可是非常的规范,果不其然,近日,记者来到朝天区转斗镇黎明村,所见之处未见一点垃圾,随便走入一户农家,也会发现户庭无尘杂,表里如一。

在黎明村村主任文帮朝的指引下,记者在黎明村转了一圈,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穿插村庄,村民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目之所及,无一片显眼的垃圾。村民聚在一块聊天,偶有行人经过,互相点头微笑致意。

垃圾都去哪儿了?村口有垃圾站吗?原来,垃圾都被村民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然后再放入村集中收集点,通过镇上转运到广元焚烧发电厂处理。

不仅如此,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提升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朝天区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有效提升。

另外,全区持续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覆盖全区25个乡214个行政村,发动农村群众11260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600余吨。截至目前,共有效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及相关涉农项目8个、资金1.66亿元。

在朝天,给人印象最深的不仅是美丽村庄建设的蜕变,还有村民那一张张笑脸。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生态整洁,转斗镇副镇长李继成用“天上”“地下”来形容现在和过去。“过去出门坑坑洼洼,现在道路宽敞笔直;以前村口门口都是各种垃圾,现在村民已经习惯把垃圾收集,并且懂得分类环保。”他说,现在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可是好上加好,甭提生活有多幸福了。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直在努力,接下来,朝天区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四个专项行动”和村容村貌、农村居民文明素养“两个提升”,统筹推进“八化工程”,全面整治“六乱”,打造宜居优美村庄,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农村户用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3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同时,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曾家、羊木两个片区11个乡镇56个村349个组10617户农户的新村建设,实现两个片区新村建设全覆盖。全力开展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提升工作,推动农村居民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提高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力争创建成一批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

本报记者赵敬梅

上一条:李家乡老林村何文明:世代传承家训 谱写和谐家风
下一条:朝天区:43斤“南瓜王” 亮相丰收节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