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朝天要闻>>正文
分享到:

李家乡老林村何文明:世代传承家训 谱写和谐家风

时间:2019年09月25日 16:36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父母莫逆,身从何来;居家莫逸,民生在勤;国法莫玩,政令森严……走进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家风家训馆,40字的“何氏家训”首先映入眼帘。

如今74岁的何文明家,世代传承着何氏家训,成为当地更多家庭讲好家史、立好家规、牢记家训、正好家风的典范。

家庭和睦代代传

9月17日,雨后的老林村,绿水青山碧如洗,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青草气息。何文明一家三代就住在家风家训馆旁一座三层小楼里。

“听父辈们讲,祖祖辈辈都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何文明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家里穷,虽然缺吃少穿,但他的父母为了让一家人能住在一起,总要从农忙中挤出时间准备材料,想方设法攒钱多盖几间房子。

后来,何文明兄弟四人都相继成家,也都有了孩子,父亲修的房子再也住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人口。1977年,何文明与家人商议,在老宅附近新建起8间土木结构的房屋。

“随着两个儿子成家,有了孩子,为了让一家人住在一起,家里的房子经过好几次的扩建,变成了现在的两层木结构小楼。”何文明说。

2016年,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原来的木架结构的老房子已经不能满足生活所需。由何文明次子何勇出资,长子何其林出力,建设了一座三层小楼房,一大家人又在砖混结构的新房,开始了新生活。

勤俭致富把家传

“解放以前,祖上都是佃户,靠租种地主土地维持生计。”何文明讲述,祖辈们生活十分节俭,每年除了交租以外,还多少有些余粮。

1965年,何文明当选为老林村三队队长,他带领群众抓粮食生产,精心排工,合理运筹,号召大家出夜工。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老林村三队粮食产量居全乡第一。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多次被评为“广元县劳动模范”“朝天区优秀共产党员”。

攀谈间,何文明拿起桌上印有红色“劳模”的茶杯,喝了一口茶。记者看到,岁月已在陶瓷茶杯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但何文明任然很爱惜,轻拿轻放。

“这个茶杯是1979年我被评为‘劳模’获得的奖励,一直用了将近40年。”何文明说,他觉得这些东西还能用,扔了可惜,虽然现在条件好了,还是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美德。

次子何勇参军期间,何文明经常在书信、电话里谆谆告诫:“不忘家训,做有志青年”。2005年何勇退伍后,在北京创业,三年时间,先后进入三家仪器仪表行业学习取经,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其诚信守法经营,公司很快发展壮大。在事业有成就之时,何勇带着感恩的心,投资家乡,开启了旅游产业带动家乡人民发展之路。

和谐家风永流传

如今,何文明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可他们成家不离家,带着自己的小家,还和何文明老两口住在一起,就是不分开。每逢佳节,三代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从进门那天起,婆婆就将40字的‘何氏家训’传教给了我,我也要将家训留给儿子、女儿、儿媳,让他们秉承家风家训,代代相传。”大儿媳刘玉琴说,有了这样好的家风、家训,她和丈夫四人与小叔子三口人自然是都愿意和公婆住在一起。

2019年上半年,何文明一家将1977年修建的老宅捐献了出来,与朝天区李家乡党委、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了老林村家风家训馆。

“我是在老林村长大的娃,利用老房子,投资改建家风家训馆,只是为了给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何文明次子何勇说,他们愿意将老宅无偿捐献出来,是为了引导老林村群众树立家国情怀,传递文明家庭正能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在全村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让良好家风成为村民和居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态。

(记者 鄢怀林)

上一条:全省肉羊生产技术培训会在朝天举行
下一条: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广元发展成就献礼——朝天生态文明建设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