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朝天人大网 朝天政府网 朝天政协网 朝天发布 书记信箱 朝天电视台 立法联系点 在线投稿      网络举报
要闻 部门 乡镇
图片 视频 发布
工业 农业 城镇
旅游 投资 商务
民生 管理 安全
政治 生态 网信
文学 书画 音乐
体育 摄影 拍客
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廉政 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政务要闻>>广元要闻>>正文
分享到:

严阵以待 严防死守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时间:2020年08月12日 09:13   来源:广元新闻网   阅读:

邹自景主持召开全市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视频调度会

严阵以待 严防死守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主持召开全市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视频调度会,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对雅安市暴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作出的批示,分析研判雨情形势,研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市领导冯磊、许国斌、叶长春、吴桂华、马放之参加会议。

市气象局8月11日1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1日晚至14日,全市将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可能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洪水,防汛减灾形势严峻。

邹自景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警惕,主动担当防汛责任,严格落实防汛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密切加强监测预警。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水雨情、汛情、地质灾害情况监测预警,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毗邻市州、上游地区对接联系,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和及时性。要全覆盖开展常住人口靶向预警和外来人员风险提示预警,特别是外来施工企业、外地来广旅游度假人员,相关业主单位要想尽办法,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户到人。所有景区景点、宾馆民宿的经营业主,要立即自行组织开展防汛安全检查,市、县区文旅部门和各县区、乡镇要专门安排部署旅游景区防汛、地灾防治工作,保证游客安全。各县区、市交通运输局和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对在建工程、特别是外来施工企业防汛安全工作的指导督促,对施工人员住宿区安全、通行安全、施工安全和施工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等进行检查,及时准确通报雨情汛情情况。要切实开展会商调度。严格实行雨前会商、滚动会商制度,精准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措施,科学调度防御力量,周密部署防汛工作,确保防汛救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切实开展隐患排查。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群众对地灾隐患点和高风险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场镇、学校、医院、景区、集中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各类矿山、在建工程、挖方边坡、弃渣弃土场等区域。要及时整治各类隐患,来不及整治的要落实避险措施,严格落实城市内涝区、地质灾害区、漫水桥、涉水路面、下河通道、沿河村庄等重点区域预警措施,确保防汛安全。在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要设置警戒线,安排人员值守,防止人员车辆涉水涉险过河。要继续清理河道障碍物,加强河道作业设施设备管理,加固各类船只以及临河机械设备,防止发生漂移,对公路、铁路、桥梁、水电站安全等造成威胁。

邹自景要求,要严格落实避让避灾措施,及时组织人员摸清辖区内景区景点、宾馆民宿、农家乐的旅客、度假人员底数,严格落实“三个避让”措施,确保所有外来游客和人员遭遇险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安全转移。要优化地质灾害区域避险转移路线和措施,做好游客、学生、农村留守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避险帮扶和转移管控。要强化科学应对处置。合理前置救灾物资,适时预置救援救灾专业力量和群众防汛救灾队伍,市应急救援支队等专业救援队伍要实行全员战斗值勤,各县区、各部门行业应急救援力量要密切做好应急准备;各级各部门要及时组织党员突击队伍,做好疏散群众、应急救援等准备。要按照方案实施水库水电站调度,提前落实预泄措施,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对出现险情灾情的地区要及时出动救援力量,合力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把抢救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实做细救助、安置等工作。要严明工作纪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主体责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行业防灾减灾职责,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上岗到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市、县区和乡镇(街道)所有上班在岗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要加强雨水情、险情、灾情等信息报送,确保信息畅通、及时、高效。

会上,市气象局、广元水文局汇报了近期雨情、水情;市自然资源局安排部署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上一条:防汛应急响应升级广元应急救援队全天候“战备”
下一条:广元市委关于学习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决定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热门图文
 热点新闻

广元市朝天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839-8621937  邮编:628012
举报邮箱:gyctrm@126.com   举报电话:0839-8625602   
蜀ICP备13022682号-1  川公网安备51081202000021